-
【风险提示】领现金、高额返利全是套路 警惕有19名老人损失近70万元
对此,法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依法严惩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的违法行为,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,同时强化普法宣传,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6/21
-
【风险提示】电诈套路多,如何防,怎么破?
正规的退款退货,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,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,不会索取验证码,更不会以验证为幌子诱导其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贷款转账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6/10
-
【风险提示】一觉醒来收到一堆银行扣款短信?专家支招防范“非法短信嗅探”
专家表示, 二是收到异常验证码短信,此时应立刻关机或设置进入飞行模式,及时冻结相关银行账户及第三方支付账号,最大程度防止损失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5/31
-
【风险提示】谎称“流调”套取个人信息?提防借疫情实施的诈骗
前不久,王女士接到自称是“流调人员”的电话,说她在疫情管控地区入住了某酒店,要被隔离14天。针对这类情况,警方提醒,流调电话基本都是通过本地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,绝不会是境外电话.一旦遇到这样的“防疫工作人员”,公众就要擦亮眼睛、提高警惕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5/18
-
【风险提示】警惕!这类电信诈骗要当心
4月21日7时许,付先生收到一条“ETC自助通行被锁定,需要升级才能使用”的手机短信。同时,大家要谨记,网上“兼职”“刷单”都是诈骗,凡是“领导”“公检法”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。转账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信息,自己下载的App是否需要升级,一定要向官方客服进行咨询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5/07
-
【风险提示】小学生玩游戏被骗七千元 警惕网络诈骗盯上中小学生
前不久,一名12岁的学生在使用其父亲手机玩一款小型游戏时,收到了一条打着“免费领游戏皮肤”的消息。”警方提醒,作为家长,一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、社交软件上的监督与教导,平时多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,也建议家长不要轻易开通免密支付、刷脸支付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4/24
-
【风险提示】天天团购抢菜难?小心遭遇诈骗!
新冠肺炎疫情“倒春寒”下,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抗疫工作,不少市民自觉配合足不出户,居家办公或隔离,齐心协力、共克时艰。但在这个特殊时期,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防护用品、生活物资的购买需要,千方百计实施诈骗。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不要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、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4/12
-
【风险提示】骗子借“退货”诈骗,警方耐心劝阻保住3万元
3月20日,海淀公安分局双榆树派出所接到分局反诈中心转递线索,一名事主疑似正在接听诈骗电话。按照劝阻员的提示,陈先生赶紧将银行卡注销,清理手机下载的诈骗软件、陌生微信好友,并在民警的指导下下载安装了“全民反诈”APP。如果遇到电信诈骗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,积极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29
-
【风险提示】揭秘“无货源开店”骗局:无本金、无囤货、无风险就能赚钱?
所谓“无货源开店”,就是店铺经营者没有现货,等有顾客下单,店主再去上家下单,由上家来派单发货。“无货源店铺”本质上是中间商,对货源并不了解,如果售卖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缺陷,他们需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.但由于其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专业实力,往往难以提供售后服务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17
-
【风险提示】充值容易退费难,预付消费要理性!
刘女士家住江夏欧亚达广场附近,去年上半年,该商场内开了一家“任意健身会所”。通常,市场监管部门遇到此类消费纠纷,会帮助消费者进行协调,如协调难以达成一致,则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07
-
【风险提示】号称包教包会包分配 网上配音培训后真能躺赢赚大钱?
近年来,随着有声读物、短视频等兴起,录制有声书、配音等也受到大众的关注,一些培训机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,大力开展相关培训。这类培训机构到底有哪些“坑”?如何进行规制?带着这些问题, 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(贵州安顺)|2022/02/24
-
风险提示:网络平台对侵权账号要有作为
近日,护士肖女士爆料称,有人使用了她的个人信息注册了探探APP账号。根据民法典,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,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、屏蔽、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。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,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2/15
-
风险提示:网上卖闲置物品,却落入“陷阱”!
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,不少市民喜欢将闲置物品挂到二手交易平台销售,它们的出现方便了很多人处理闲置物品,解决了买卖双方的难题。不随意填写私密信息,不泄露手机验证码,让我们牢记套路,远离诈骗陷阱!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2/07
-
【风险提示】谨记“四警惕” 守好“钱袋子”
对广大消费者来说,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,防止“套路”营销行为侵害自身权益?树立诚信意识,不违规将分期、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用于理财、投资、还贷等非消费领域,避免“以贷养贷”“以卡养卡”。不被“解债上岸”等说辞迷惑,防范打着债务化解名义的非法...
专栏风险提示
经济参考报|2022/02/03
-
【风险提示】消费提示 购买家电警惕终身维修等话术
近日,浙江省温岭市消保委接到消费者反映其电脑板在质保期内出现故障,联系商家维修却被告知其所购型号已停止生产无法提供保修,遂向温岭市消保委寻求帮助。如果发现外观明显存在异常现象,要及时向经营者提出,如果消费者不及时反映,事后又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签收前...
专栏风险提示
中国消费者报|2022/01/12
-
【风险提示】中介平台批量造假 警惕灰色“种草”产业链
”近日,周女士在社交平台被博主“种草”了一罐婴幼儿辅食,没想到拿到后发现配料里竟然含有冰糖,根本不适合1岁以内宝宝食用。同时,对从事虚假营销的商家及代运营平台可以建立“名单共享机制”,形成多平台联动治理,遏制其发布需求,并提供给执法、监管部门,进行...
专栏风险提示
北京日报|2022/01/11
-
【风险提示】注意!被无资质医美“套路”如何维权
近日,某知名美容美发公司因被曝存在诱导消费者大额消费、拒退预付卡内余额和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引发热议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其立案调查。因此,加强行业自律水平,提高行政处罚标准,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是主管部门未来保障消费者远离“套路服务”的行动方向。
专栏风险提示
北京日报|2022/01/10
-
【风险提示】涉疫骗局花样多,看清圈套勿上当
眼下疫情防控、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是头等大事,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要保持镇定和理智,三思而后行,千万不要落入圈套。
专栏风险提示
齐鲁晚报|2022/01/07
-
【风险提示】拿高薪先整容?这不是工作,是套路贷!
一直到9月中旬,小美也没能等来任何好消息,金总联系不上,美容机构也没说法,最终其选择报警。
专栏风险提示
中国青年报|2022/01/06
-
【风险提示】“黄牛”代抢、诈骗频发 宫颈癌疫苗市场乱象丛生
”有民警提醒,希望女性在预约疫苗接种的过程中擦亮双眼,不要盲目相信中介,不能轻易转账,遇到无法辨别或疑似诈骗的信息,请及时拨打110。
专栏风险提示
中国青年报|2022/01/05